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幾乎所有的時間我們都在消耗一種能源——電。眾所周知,我們使用的電通常是由發電機產生的。然后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現了:當發電機發電時,如果沒有使用電力的設備,電力去了哪里?
發電機,我們都知道,是電磁感應的基本原理,在電磁感應的作用下,金屬線圈內部的自由電子有方向運動的趨勢,從而在線圈的末端產生電動勢。但產生電動勢并不意味著發電機已經產生了電力,只有發電機與電路相連,才能算作發電機已經產生了電力。在設備不通電的情況下,電路在發電機的工作狀態下本質上相當于斷線狀態,很明顯,在這種情況下,電機是沒有輸出電流的,當然就不存在“它把電送到哪里去了”這個問題了。
這樣的情況叫做發電機空載,那么當發電機空載時,它的能量去哪里了呢?在各種交流發電機中,同步發電機可以說是最常用的一種,所以我們以這類發電機為例來說明問題。你可能認為發電機在空載時的能量全部是由發電機本身的機械損失(如軸承摩擦損失、通風損失等)所消耗的,但實際上,除了上述機械損失外,同步發電機還會有另一種能量消耗。
根據電磁感應原理,但會在其兩極保持固定的電動勢,從而保證只要一接通負載就能立即輸出電流,這意味著發電機也必須一直處于磁場中。那么磁場從何而來?在這里,我們需要普及“激勵”的概念。
簡單地說,“激勵”是用來發電的機器提供工作所需的磁場。我們可以看到,除了機械損耗外,發電機自身磁場的維護也會在發電機空載時消耗能量?!皠畲爬@組”不是電流,這是用來產生“磁場”的電流,電流流過整流后被送入磁場繞組,使轉子的磁場增大,從而產生更大的電流。
Copyright ? 2021-2022 精北傳動機械(上海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滬ICP備20024360號-1